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新媒介文艺生活”语境下微电影的创作观念(5)

来源:文艺生活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6-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使的情形下,在易于互动和交流的新媒体环境中,微电影更能保持作为思想和内涵载体的单纯性,更容易直抒创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对社会时代的客观评

使的情形下,在易于互动和交流的新媒体环境中,微电影更能保持作为思想和内涵载体的单纯性,更容易直抒创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对社会时代的客观评价。从这个角度讲,微电影的信息产制和传播方式似乎相比电影更倾向于艺术化的表达。例如,在台北国际短片电影节上获奖的微电影《大村姑》展现了一群质朴的农村姑娘在业余教练的带领下刻苦训练排球终获亚军的故事,创作者巧妙地将姑娘们那些在专业人士看来匪夷所思却极富实效的“排球技术”与她们平实却极富智慧的生活经验联结起来,最终虽然姑娘们在决赛惜败,但当镜头扫过站在冠军领奖台上被球撞得鼻青脸肿的专业队员时,无疑会鲜明地表露出创作者试图挑战权威、撼动主流文化的期待。 (三)作为“个性宣泄” 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和现代社会思想文化的解放,传统媒介的话语霸权正逐步瓦解,公众的自我意识觉醒,表达欲望愈加强烈。新媒介构筑了一个追求自由、崇尚个性的表达空间,为渴望发声的现代人提供了可以平等对话的平台,民众的普遍参与和广泛互动的愿望成为可能。在这种交流环境中,人们与媒介前所未有的亲近,每个公民都可利用新媒介平台表达观点、发表言论,而且这样的表达是在一种相对私密的情形下实现的。微电影是一种艺术样态,亦是一种娱乐方式,它作为根植于新媒介的文艺形式以其强大的表现能力和灵活的制作方式成为现代人文艺生活中极具潜力和特质的影音表达方式。无论是专业影视制作团队、独立的影视制作人,还是高校传媒影视类专业的学生,乃至业余的影视创作爱好者等等,他们大可不必过分地担心投资、人员、规模、周期等烦琐的制片因素,各种题材、形式、情节、手法都可以在这里大胆地尝试,各个阶层都可以通过微电影的情节和手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对艺术的理解。微电影的个性表达昭示着大众话语权的回归,民众通过个性化的话语表达和宣泄获得心灵的满足与情感上的愉悦,它助推着一种彰显主体性的自由精神氛围的形成。例如,新浪与别克在2011年举办了“向前的理由@别克”新浪微剧本大赛,创作者的投稿剧本通过新浪微博发送,5条微博即构成一部微剧本作品。主办方聘请专家对参选剧本进行评选,获奖的剧本便可得到投资拍摄为微电影作品并通过新浪视频进行传播推广。类似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它为草根创作者提供了舞台,极大地调动了人们通过微电影表达个性思想、个性手法的积极性。 “新媒介文艺生活”语境下的微电影实现了张扬的个性表达和灵动的梦境描绘,创作者在享受其极富特质的后现代表达成效的同时也要警惕其因缺乏规范所引发的文艺乱象。微电影的创作观念需要规范,如何提升微电影创作的文化自律性,使其具备社会职责,体现文化担当始终是创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特别指出:“文艺深深融入人民生活,事业和生活、顺境和逆境、梦想和期望、爱和恨、存在和死亡,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文艺作品中找到启迪。”那么,新时代的微电影理应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创作要贴近生活、要塑造精神、要弘扬真善,从而呈现出积极性的表达,实现正能量的传递,发挥启迪思想、温润心灵的作用,担负起“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重任。 [1] 孙宁,李忠阳.“新媒介文艺生活”:新媒介文艺研究的新生面[J].文艺争鸣,2016(1). [2] 孙晨,郭俊思.“新媒介文艺生活”视野下的微电影受众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8(18). [3] 郝建.电影类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 刘丽桃.后现代语境下微电影独特的主体呈现和美学意蕴[J].新闻爱好者,2014(1). [5] [美]哈伊布·哈桑.后现代主义概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6] 贾磊磊.电影语言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7] 姚晓濛.电影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信息时代在互联网+、融媒体、大数据、云计算等理念和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助推下迅猛地发展,一个大众影音消费时代已经悄然形成,在这种新媒介氛围之中,微电影无疑是极具活力的文艺作品样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由于文字数码化、书籍图像化、阅读网络化等发展,文艺乃至社会文化面临着重大变革,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那么,深入地分析微电影在“新媒介文艺生活”中体现出的特质,探讨它能够表达什么,它在创作过程中应当遵循何种规范等问题便显得尤为重要。一、关于“新媒介文艺生活”的概念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新媒介环境格局的形成,民众的文艺生活所依赖的媒介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媒介的转型和跃迁引发了文艺创作、产制、传播等方面的重大革新。继而,这种变化和革新融汇成一种趋势,人们在这种趋势的推动下逐步形成一种新的文艺生活方式或习惯,即“新媒介文艺生活”。这个概念的提出的意义有二:一


文章来源:《文艺生活》 网址: http://www.wyshzzs.cn/qikandaodu/2020/0629/336.html



上一篇:从文艺生态中收获健康
下一篇:相对封闭的公共空间:民国农村妇女的文艺生活

文艺生活投稿 | 文艺生活编辑部| 文艺生活版面费 | 文艺生活论文发表 | 文艺生活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艺生活》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