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春风吹又来:七八十年代中国青年爱情题材电影(2)

来源:文艺生活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第四是个人与集体的和谐。如《甜蜜的事业》中,女主角想要继续学习,建设现代化,未婚夫误以为女主角不想与自己结婚,女主角点着未婚夫的额头,暗

第四是个人与集体的和谐。如《甜蜜的事业》中,女主角想要继续学习,建设现代化,未婚夫误以为女主角不想与自己结婚,女主角点着未婚夫的额头,暗示他可以计划生育。此刻未婚夫恍然大悟,影片主题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响起,画面也变成几组蒙太奇:并蒂的花、比翼的鸟、成对的鱼、成双的鸳鸯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爱情意象,以及高速摄影下奔跑的一对青年男女。除了这些爱情意象,还有田野中的麦穗、火车桥梁、闸口浪花等积极有力的意象,寓示着青年人的革命理想。歌词与画面的组合,展示了1979年个人情感与集体精神的高度融洽。

总体来看,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的电影也逐渐突破爱情禁区。更多的表现劳动青年的爱情生活、反映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成为电影界的共识。1979-1981年间的青年爱情题材电影,呈现出多样化、非政治化和不确定的特征,从叙事结构、人物刻画、主体建构等方面打破了中国电影原有的单一、僵化状态,颠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题材电影的美学和文化形态,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春类型片的成熟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批以青年为主角、以爱情为题材的影片与同时期的小说、诗歌、绘画、摄影作品一道,通过对革命年代的反思、对正统意识形态的反叛、对外来文化的借鉴,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思想文化领域涌现出的文化热潮发出了自己的呐喊。

主讲报告之后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陈旭光肯定了研究改革开放之初爱情解冻影像对于了解历史意识形态、时代主题等等的重要性。陈旭光还讲到了周学麟教授曾提到的《庐山恋》中角色的43套服装在当时的流行程度与港台文化、服装文化的关系;频繁出现的墨镜、照相机、邓丽君的歌曲、录音机以及时装等经典的时代符号的意义;电影插曲在电影中的重要性以及在观众中影响力的降低,青年电影的主体性、语言意识、歌唱性等,都是可以深入研究的主题。

王蓓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认为,当下国内对电影歌曲的关注并不多,尤其是从学术理论的高度来对电影歌曲内部做系统性研究的,更是有限。王蓓正在整理1977年到2014年有电影插曲的影片,发觉相比1981年之前的抒情歌曲,1982年之后的电影歌曲更加真实,更贴近现实生活。

对于王蓓提出的问题,周学麟教授和陈旭光教授都作了回答。周学麟提到,正如当时备受关注的《乡恋》,引发争议的其实不是歌词,而是唱法,所以王蓓的观点也可以单列出来,也就是单纯地研究唱法。陈旭光补充道,唱法的演进其实和改革开放的进程紧密相关,比如邓丽君的唱法、东方歌舞团成方圆的唱法等等,都是改革开放尺度的展现。

王蓓还提到了理论框架的问题,她不确定用什么样的理论去研究80年代中国的电影歌曲比较合适。周学麟提到了岭南大学叶月瑜教授对歌曲在华语电影中的叙事性的研究,认为王蓓也可以从歌曲在华语电影中的功能进行研究。

博士生李卉提出,20世纪80年代的爱情叙事是个体觉醒的标志,但是当前个体的觉醒却一般是从失恋开始的,如《失恋33天》《等风来》等等。周学麟认为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还是时代的变迁。当今社会处于“消费”甚至“后消费时代”,人的思想状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爱情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唾手可得。在这种情形下,通过失恋,也就是失而复得的过程去探讨人精神上的迷茫和生命本质的成长,是一个更为有效的渠道。这也从侧面验证了,爱情只是一个视角、一个手段,研究电影中的爱情,其实更多的是通过爱情去研究社会背景、历史环境。

陈旭光认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爱情是题材禁区,具有很强的符号功能,对爱情的歌颂,其实是在努力打破禁区,自由、个性、解放等等都需要爱情来表现。在当代语境下,爱情成为平常物,朦胧感和神秘感减少了,但真正的爱情更加不可得,爱情的主题是永恒的。比如《失恋33天》虽然讲年轻人的失恋,但金婚夫妇相互扶持的爱情,却正是年轻人所羡慕的永恒的爱情。

有同学提问道《芳华》中展现的年轻人的爱情萌动,在时代洪流中个人命运的变迁与今天探讨的爱情题材电影有什么关联性。

周学麟认为,二者之间是有关联的。首先,《芳华》的英文片名就叫做《青春》,这也是导演冯小刚对青春的一种怀念和回望。《芳华》把个人的意义和集体的书写交融在一起,影片开场的草原女民兵排练,对女性身体的叙说,投射了个人想象的色彩。其次,影片也涉及到了文革“去性化”、港台流行文化元素等等。所以《芳华》是对今天讨论主题的注释和补充。


文章来源:《文艺生活》 网址: http://www.wyshzzs.cn/qikandaodu/2020/1209/1020.html



上一篇:从广场舞的发展看群众文艺水平提升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中国画水墨山水中的“留白

文艺生活投稿 | 文艺生活编辑部| 文艺生活版面费 | 文艺生活论文发表 | 文艺生活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艺生活》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