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刊[06/29]
-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征[06/29]
-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投[06/29]
-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栏[06/29]
“新媒介文艺生活”语境下微电影的创作观念(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现代的转型;另一方面,新媒介在变革和转型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被标识了鲜明的后现代烙印。微电影成长伴随着新媒介的诞生和发展,新媒介的后现代主
现代的转型;另一方面,新媒介在变革和转型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被标识了鲜明的后现代烙印。微电影成长伴随着新媒介的诞生和发展,新媒介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和气质深刻地影响着微电影的创作和审美。 (一)野蛮生长的草根气息 文艺生活在新媒介技术的支撑下彰显出鲜明的参与性和交互性,一些诞生成长于民间的、没有经过主流意识形态疏导和规范的、没有经过经典与权威打磨修饰的平民元素和手法大量融入文艺作品中。这些元素携带着浓郁的草根文化气息,从而使取材关注平民视角,呈现原生态生活,形成了强调“乡土气息”或“土味文化”的创作特质。当然,不可避讳的是这类作品外在方面略显粗糙,但它们相比殿堂艺术却更富生活内涵,更易于唤起观众的生活情感和经验从而引发共鸣。用流行的语言来评价微电影就是它更“接地气”,或者在此我们可仿照草根电影的提法称之为“草根微电影”。如果说草根电影是电影作品中极富特质的类型或形态的话,那么“草根微电影”则是微电影中普遍存在的状态。因为,微电影是一种大众创作和消费的影视作品,小投资、短时长、简制作的特征使其迅速成为一种民众易于掌握的生活化表达方式:在作品的人物设定方面,草根微电影青睐的人物一般都是小人物乃至小人物的有限的一个侧面,这个人是完全可能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甚至是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他有优点、有缺点、有问题、有特质,多面立体的人物形象不同于很多大题材影视作品中高大全的形象,他们被塑造得更加有血有肉,更具普适意义和审美价值。在作品的情节设计方面,草根微电影所呈现的事件碍于作品的篇幅限制不会也不可能具有宏大的视野,是名副其实的“小事件”或“微事件”,这个事件必然紧密贴近生活,具有很强表现意义和现实价值,因为这样的事件方能激发非专业影视创作者的积极性。这样的事件同样也易于调动欣赏者的生活经验,将他们的思绪牵引过来,形成移情,产生共鸣,从而引发一种能够触及内心的审美体验。在新媒介文艺时代,文艺领域的个性表达与广泛参与的特质在创作中扎根更深,微电影的后现代特质愈发明显,这有利于作品在主题意义和表现手法方面与受众情感体验紧密结合。诸如,在情节方面微电影往往关注家庭伦理、青春校园、生活轶事、励志爱情等等,在人物方面微电影往往着力表现弱势群体、边缘人物、逆袭草根、叛逆青年等等。作品倾向于摒弃主流文化中那种严肃的引导和体面的说教,俨然成为平民创作者展现自我的平台,或洋溢着自娱自乐、或充斥着自嘲自讽,恣意张扬着独特的精神内涵,依靠呐喊和宣泄解放身心,使创作者和欣赏者在压抑的现实中释放自己。可以说,充斥着后现代价值观的微电影是新媒介文化中拒斥经典、拒斥庙堂的出口,是名副其实的草根狂欢舞台。但同时微电影创作者需要注意的是,微电影擅长以亲和力的人物和典型化的事件引发关注和共鸣,然而取材和表现的“微”绝不是作品创作的最终目的,文艺创作应当以微知著,处理精妙的微电影是能够通过小人物、小事件展现深刻主题和宏大背景的。 例如,微电影《父亲之父女篇》反映了一位早年丧妻的父亲含辛茹苦地将女儿抚养长大,直到挽着她的手将她送入婚礼殿堂,然而这位父亲却因晚年患上精神疾病与女儿关系日趋紧张。作品的情节设置始终围绕父女的生活展开,自始至终没有那种极富戏剧化的桥段,单纯利用朴实无华的镜头、平实的语言呈现生活状态,也能触动观众的内心。在影片的结尾,字幕显现,“即便你忘记了过去,也从未忘记爱我。”伴随着作品娓娓道来般的表述,观众很容易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反思自己与父母的相处,与片中主人公产生共鸣,从而自然地认同作品的价值取向。再如,微电影《顶缸》讲述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农村青年二宝家徒四壁,与他相伴的只有一只名叫大飞的鹅。一天,村民李一刀建议他替车祸肇事的镇长儿子蹲监狱,五年的牢狱可换得五万元钱的报酬。一直渴望成家的二宝经过一夜的考虑终没抵住娶妻的诱惑,决定替人顶缸,还将自己房子卖掉贿赂刀叔让他帮忙促成此事。怎奈几天后刀叔出尔反尔,顶缸不成,房钱也不退,二宝备受打击,精神恍惚,慌乱之中刺死了刀叔,可怜的大飞也成为这次闹剧的殉葬品。作品根据真实的事件改编,寥寥十几分钟的作品比较细致地呈现了大雪覆盖的乡村、简陋的屋舍、纯朴却无知的村民和极富黑色幽默的情节,那晃动的镜头、浅平的对白将一幅活生生的贫困农村的生活图景呈现在观众面前,纪录片般的真实感扑面而来,而村民思想的守旧、无知的愚昧、乡里乡亲之间势利和冷漠都在这种不加粉饰的呈现和表达中鲜明地体现出来。微电影的“小”人物、“浅”事件对观众的触及恰恰可以映衬作品蕴含社会问题的“大”和“深”,而这小与大、浅与深的对比,可谓微电影艺术表现的独特方式。 (二)喜忧参半的另类审丑 “审丑”一词源于罗森克兰兹《丑的美学》一书中的论述,他认为美是辩证的,美和丑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相近、相似的因素。“审丑”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情感行为,
文章来源:《文艺生活》 网址: http://www.wyshzzs.cn/qikandaodu/2020/0629/336.html
上一篇:从文艺生态中收获健康
下一篇:相对封闭的公共空间:民国农村妇女的文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