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异语同质:文化边界的多维叙事分析(5)

来源:文艺生活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文化边界的马克思主义维度叙事 马克思主义虽诞生于19世纪,但它的意义与价值却远未被理论发展和社会实践所穷尽。在与实践的对话与碰撞中,马克

三、文化边界的马克思主义维度叙事

马克思主义虽诞生于19世纪,但它的意义与价值却远未被理论发展和社会实践所穷尽。在与实践的对话与碰撞中,马克思主义内蕴的生命力不断被挖掘。在表层的具体理论分析和中层的社会历史理论隐退后,深层关于人本质性存在的文化精神从隐性变为显性,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超越单一经济决定论

一般说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辩证关系及其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但绝不能将其简单教条理解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部内容。第二国际理论家教条地把马克思学说简单归结为“经济决定论”,对此,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提出了“文化革命”“文化主义”的思想予以反驳。在列宁看来,第二国际理论家错误的根源在于没有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革命辩证法。但由于列宁的早逝,使得列宁晚年提出的丰富文化思想在实践中夭折,苏联继续沿着“经济决定论”的哲学思维进行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国也曾深受此种思维惯性的影响,在实践中将全部社会的基础归根到经济活动,文化、思想、意识等只是被看作“从属的”和“被决定”的位置。实际上,这种简单化地理解只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表层,即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根源的批判,而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存在和内蕴的文化精神的阐述。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和最深层的终极关怀是人的解放,这种解放不单是经济意义上的,更多是指文化意义上,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马克思经典作家关于不能忽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作用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1890年恩格斯致布洛赫的信中有一段著名的话:“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91-592页。随着中国整体实力的跃升和国际竞争重心的转换,从国家层面看,文化在国家发展与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愈益凸显。从个人层面看,文化在人精神灵魂与价值意义世界存在的不可或缺性日渐提升。双重的文化困境,使得人们对单一经济决定论进行反思。因此,“经济决定论”在经历辉煌后,日渐遭到人们的批判,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百年沉寂后渐走上历史舞台。国内有学者指出:“阐发超越经济决定论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可能性,是应对文化挑战的一个必要的理论准备。”(16)郁建兴:《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现时代》,《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第14页。事实上,中国在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更多是指经济意义上的,而文化意义上的富强任务依旧任重道远。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道路上,需借鉴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中西方文化批判理论,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良性互动,克服单一化、偏执化、教条化思维,摆脱异化、物化、技术理性的控制,实现人的文化存在本质占有。

(二)克服现代性的单向度

一般说来,现代化是指显性化的经济、政治等社会发展中可量化的硬性指标。现代性是指隐性化的文化、精神等社会发展中内蕴化的软性向度。虽然人们在两者的目标设定、方案选择、价值追求等方面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但似乎不能掩盖人们对两者的追求与向往。文化作为现代人生存的精神内核,其状况好坏直接关乎现代化的实现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最能体现现代化的内涵。现代化表现出的现代性成为不同学者们争论的焦点,经济学认为现代性在于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后的自由精神,政治学认为现代性在于政治生活中民主精神,社会学认为现代性在于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平等精神。事实上,现代化和现代性并不是人们抵抗的对象,问题在于追求什么样的现代化和现代性以及如何追求。对现代性的理解应该是多维多元的,任何单一化的理解都会陷入死胡同。马克思对现代性的理解在两个维度上进行,一是肯定维度,赞扬科技、理性、解放、自由的重大进步意义,对未来社会充满激情。二是否定维度,揭露异化、压迫、对立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普遍存在。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理性化”和“秩序化”的文化精神应成为人类走向未来应有的价值追求。换言之,人类走向未来要实现人之为人的文化本质存在,实现由“文”到“化”、由“伦”到“理”的精神转变。


文章来源:《文艺生活》 网址: http://www.wyshzzs.cn/qikandaodu/2020/1104/970.html



上一篇:文艺志愿服务的专业化途径探索 ——以深圳文
下一篇:相对封闭的公共空间:民国农村妇女的文艺生活

文艺生活投稿 | 文艺生活编辑部| 文艺生活版面费 | 文艺生活论文发表 | 文艺生活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艺生活》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