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晏阳初从巴山之子到世界平民教育家(2)

来源:文艺生活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幼年的晏阳初已显示出了坚忍的个性。小时候他随大哥离开家乡去保宁府读书,那时的四川没有一寸铁路,半数以上的县城不通公路,处处都是崇山峻岭、

幼年的晏阳初已显示出了坚忍的个性。小时候他随大哥离开家乡去保宁府读书,那时的四川没有一寸铁路,半数以上的县城不通公路,处处都是崇山峻岭、深沟险壑。有些地方,连路都没有,只能顺着田间的羊肠小径,左右迂回前进,一不小心,就会掉到田里,变成泥人。路上,他们与贩盐的劳工为伴,那些劳工每人背负一二百斤的盐袋,爬山越岭,气喘不休,黑紫的疤痕布满肩背,脚和腿上的筋脉突出得像是一条条青龙,洗脚的水一会儿就变成了泥浆。那是他第一次与“苦力”们共同生活,第一次体会到他们的痛苦和坚忍,他对“苦力”有了一种朦胧的认识。就这样,走了五天,共400里路才终于到了保宁府。到学校的第一晚,因为面对陌生的环境而感到害怕,晏阳初夜间竟哭得使老师和同学都无法休息,于是第二天姚牧师就劝大哥把他带回去,过两年再来。年幼的晏阳初面对这样的状况感到羞愧难当,心想不能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于是要求再试一晚。这一晚,他虽同样想家,但忍住了没有哭,终于留了下来,对于初次离家的小孩子来说,实属不易。

1913年,经朋友史文轩的介绍和帮助,晏阳初决定赴香港读大学,在这之前要先在圣史蒂芬孙学院进行补习。他的英文基础还不错,可数、理、化的水平却很低,校长告诉他可能要在那里学习三年才能参加香港大学的入学考试。他心想,自己在家乡是顶尖人物,到这里怎么就低人一等呢?于是,他不认输、能吃苦的精神又一次发挥了它们的能量。暑假期间,他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回家或去度假,而是用辛苦积攒的十二块大洋请老师补习功课。三个月后,香港大学举行招生考试,他想去参加,可校长和老师都觉得他不可能用这么短的时间就考上,还告诉他不要浪费报名费。他不服气,还是决定试一试。结果,他考了第一名,作为新生状元,他可以获得英皇爱德华第七奖学金,共1600元。这对那时的晏阳初来说不是个小数目,但得到这个奖金的前提是获奖者必须是英国属民。作为一个中国人,他毅然拒绝了这个条件,当然也就与这笔“巨款”失之交臂了。入学后,他靠打工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学业,他的自立自强也使他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为他提供赚钱的机会。古语说:“自助者,天助之。”这也是他不怕困难、努力进取的回报吧。他结识了一些优秀的同学、师长,增长了见识,思想也日渐成熟。1915年1月2日,在港大学生宿舍做功课的晏阳初突感烦闷异常,百忧攻心。眼前的书,一片模糊,怎样也无法集中精神。后来他得知,那一日,史文轩在战场上主祭亡者时身中飞弹,当场牺牲。那是怎样深厚的感情能让人有这种心灵感应啊!为了纪念这位挚友,晏阳初开始用他的名字James,此后,他的英文名字就是 Yen。

史文轩去世后,晏阳初闷闷不乐,想换个环境,于是打听到美国有一个奥柏林学院很有名,而且可以半工半读。1916年夏,当一切准备就绪,他便与好友一道乘轮离港。船上,他遇到一个美国人,名叫莱夫,两年前毕业于耶鲁大学。因成绩优异,他被“中国雅礼会”(Yale in China)的执行委员会选派到长沙的湘雅医院服务,此次是回美国度假。他为人热忱,相熟之后,他建议晏阳初去耶鲁大学读书,认为那里更适合这个中国青年。他介绍说耶鲁大学是个非常开明民主的学校,也没有种族和阶级的偏见,尤其欢迎中国学生。香港社会的阶层观念使晏阳初深恶痛绝,他格外向往民主与平等,“海轮愈往西行,我心愈朝向耶鲁”。抵达旧金山的前两日,他终于做出了决定,从此开启了他的耶鲁生涯。人生的际遇有时就是这样阴差阳错,难于用理性解释,却又实在地影响着人的生活。

在耶鲁读书期间,晏阳初看到美国的繁荣安定,想到自己祖国的贫困落后,在美华裔屈居人下,心痛不已。于是他立志贡献自己的力量,解救苦难的中国。1917年8月,中国向德国宣战,但未派一兵一卒,在欧洲战场的华工,因为语言上不通,经常与军官产生误会。华工听不懂外语,军官又不懂中文,彼此沟通不畅。当时在美国的青年学生中有一个影响很大的组织叫做“基督教青年会”,青年会战时工作会听到这样的消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在美国有许多中国的学生,他们兼通两种语言,是现成的翻译,何不号召他们去欧洲战场为华工服务呢?于是,在这样的号召下,1918年6月初,毕业典礼后的第二天,晏阳初就踏上了去往欧洲战场的旅途。在那里,他与华工一起生活、一起活动,为他们读报、讲时事、写信。读报还好说,可是写信的工作却越来越多,一个月后,每天就有几百个人求他帮忙写信,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教大家识字,自己写信。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竟然是他伟大事业的开始。就像他自己所说:“表面上看,我在教他们;实际上,他们指点了我一生的方向。”在教学过程中,他总结方法,积累经验,从读到写,教会了一批又一批华工识字写字。随着华工们阅读能力的提高,晏阳初还创办了《华工周报》作为课外读物。


文章来源:《文艺生活》 网址: http://www.wyshzzs.cn/qikandaodu/2021/0616/1580.html



上一篇:青春的火花特写
下一篇:以文艺阅读贯穿生命

文艺生活投稿 | 文艺生活编辑部| 文艺生活版面费 | 文艺生活论文发表 | 文艺生活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艺生活》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