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晏阳初从巴山之子到世界平民教育家

来源:文艺生活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定县平民授课 晏阳初骑驴下乡 对大部分人来说,晏阳初也许是个陌生的名字,即便不是完全陌生,恐怕也不甚了解,只是有所耳闻罢了。或许有人会问:“晏阳初是谁?”“他是干嘛

定县平民授课

晏阳初骑驴下乡

对大部分人来说,晏阳初也许是个陌生的名字,即便不是完全陌生,恐怕也不甚了解,只是有所耳闻罢了。或许有人会问:“晏阳初是谁?”“他是干嘛的?”“他厉害吗?”这大概是我们在读一本书之前一定会问的问题,生怕将时间和精力枉费了。那么我想说,晏阳初是一个值得你去花心思了解的人,无论是他本人在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所做的贡献,还是他个人的品格与情怀,都是配得上后人对他的怀念与景仰的。

晏阳初(1890~1990),原名兴复,又名遇春,小名云霖,字阳初,寓意“复兴国族、旭日之初”。晏阳初从小聪慧勤奋,熟读经典;后来又接触西学,笃信基督。从巴中县到保宁府,从香港到美国,他屡遇贵人,但也困难重重,虽然不易,也算步步高升。他本可以凭借自身条件谋得一生优渥之职,可他最终选择了平民教育这条艰难的路,也由此决定了他的人生轨迹。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坚持,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与认可。

因为成长于书香世家,晏阳初四五岁便跟随父亲去其任教的塾馆读书。父亲美堂先生是塾师,兼谙中医学,能看病开方,乡人称他为儒医。他性情温和,儒雅慈爱。晏阳初五岁时,在父亲的教导下启蒙,开始习字读书,慢慢接触儒家经典。他最初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后来又进一步学习《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也就是“四书”。晏阳初每日从学塾回家以后,父亲晏美堂先生又尽可能地将若干重要章句涵义详细讲说譬解。“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君为轻”、“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等名句对他更是有深刻影响。也许平民教育、乡村改造运动就是在那时播下的种子吧。背诵、理解,然后身体力行,这些代表着儒家经典的古书,就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悄悄地在他幼小的心田里,埋下了一粒微妙的火种。经过了一二十年的孕育,他终于领略到了这火种存在的意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儒家的民本思想和天下一家的观念,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主张终于化作了无限的动力,引导着他为中国和世界的平民教育运动、乡村改造实践燃起光照天际的熊熊火焰。

如果说父亲给了他仁爱的启蒙,那么母亲则给了他保住这份仁爱的法宝。母亲吴太夫人是个传统的女性,不识字、小脚、持家勤俭、教子严明。她深知儿童教育需要威德相辅相济的道理,对儿女们慈爱中包含威严。儿女们日常生活起居都有一定的规律,必须遵行,对最幼小的晏阳初也从不溺爱。晏阳初一生生活谨守规矩,做事严肃笃实,对人守礼而不失原则,这些与母亲的严格教导是分不开的。母亲虽是普通妇人,却非常开明,从不要求他承欢膝下,而是一再鼓励他向外发展。

20世纪初,内地会在巴中县开设了一个福音堂,晏美堂被聘为那里的中文教师。在与一位相熟的传教士的来往中,他听说在保宁府有一所基督教会办的西学堂,这位传教士朋友劝他送晏阳初去那里读书。在与传教士的交流中,晏美堂体会到古书之外另有世界,社会将有改弦易辙的可能,西学必定是潮流所趋。因此在商议过后,全家一致同意送年幼的晏阳初远离家乡,去西学堂就读。西学堂的校长是姚牧师,也是主要的教师,他是个外国人,可却毫无在华洋人的骄横之气,而是态度谦和、朝气勃勃,在生活、仪态、衣着上尽量中国化。他的讲道,学生们不太听得懂,他也不摆出道貌岸然、庄重神圣的样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可用来形容姚牧师的以身教感人。在他的影响下,晏阳初接触到了基督并深受其精神感召,最终领受洗礼,耶稣基督的平等、博爱精神也伴随了他一生。对此他信仰虔诚,至老弥笃。姚牧师对他的影响不仅限于信仰方面,在姚牧师的教导下,他开始形成科学、民主的思想,渐渐地有了重视科学的意识,这对他后来的事业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引领作用。

晏阳初(1890~1990),原名兴复,又名遇春,小名云霖,字阳初,寓意“复兴国族、旭日之初”。

1923年,晏阳初的长子出生,他特用姚牧师第一名字William命名,可见其在晏阳初心中的分量。说到在西学堂的收获,还有一样不得不提,那就是晏阳初在这里养成了唱诗的习惯,这成为了他一生的兴趣爱好,也同他的信仰一样一直伴随终老。一位阳光清秀的少年在晨光中昂首高歌,就这样一直唱到两鬓斑白,夕阳西下。


文章来源:《文艺生活》 网址: http://www.wyshzzs.cn/qikandaodu/2021/0616/1580.html



上一篇:青春的火花特写
下一篇:以文艺阅读贯穿生命

文艺生活投稿 | 文艺生活编辑部| 文艺生活版面费 | 文艺生活论文发表 | 文艺生活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艺生活》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